1224888875kM0nx6.jpg    

圖:網路 

有時在演講的時候會被問到:「音樂治療有沒有固定的做法?」,答案是沒有喔。

因為音樂治療有很多個學派,每個音樂治療師的學派不盡相同,大家在國外學成後回到台灣,又會依文化上的差異而有所調整和融合;加上每個治療師在治療的時候會融入自己的人格特質,而有了自己的風格,因此造就出「不同治療師,不同風格」的音樂治療。

比方說,以前在英國,我受的是「心理動力取向音樂治療」的訓練,課程在理論上著重心理分析(要唸佛洛伊德、Stern、溫尼考特等),操作上則重視臨床的音樂即興Clinical Improvisation,將音樂治療師本身已經會的音樂技巧,發展為以個案為中心、能夠依個案身心理狀況不同而有所調整,並達成治療目標的即興技巧),簡單來說應該就是音樂治療的心理治療。

回國後,我先在醫院的復健科做音樂治療,那段時間學習到非常多「行為與認知」的治療技巧;後來又在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工作,於是治療的思維回歸到「心理動力」比較多;去年到日本去上「神經學音樂治療」的課,則又進修了新的音樂治療知識。

所以現在在做音樂治療的時候,我喜歡以「心理動力」的觀點來評估個案,著重觀察個案全面性的狀態,以及症狀表現背後的原因,而比較不是以改善表面的行為特徵為治療目標。例如,個案帶著「自閉症、無口語、操作能力低、學習能力差」等診斷跟特質來接受音樂治療,而在評估時我發現,種種特徵的背後都是因為「社會互動能力不佳」而導致「眼神接觸少」,因而影響個案的「模仿能力」,於是造成「無口語、操作和學習能力皆弱」的狀況,那麼我就會從「提升社會互動」開始做起,而不會要求他一開始就要跟著我唱歌或是拍打樂器。然而當個案的目標是單純放在「加強行為或認知能力」的時候,我就會融合較多的行為認知治療技巧在音樂治療裡。

在這裡介紹幾個較常見的音樂治療學派,讓大家了解,表面上看起來只是「歡樂地在敲敲打打」的音樂治療,背後其實有很深的根據,音樂治療師們都是經過思考和計劃來訂定治療目標和內容的!

 

心理動力取向音樂治療

是一種以即興演奏方式,透過音樂和語言的表達來探索病人內心的音樂治療方式(Priestly, 1975)。在心理動力取向的音樂治療中,治療師與病人之間形成的治療關係是以移情和反移情的反應形式表現出來的,而這種治療關係也正是治療的聚焦點。而即興的音樂可以成為一種投射的工具。它可以造成出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病人進入對自己問題,困擾和壓抑的回顧,並能夠面對它們。在音樂治療中,音樂的一個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打破阻抗,成為現實和非現實世界之間的一座橋樑。

 

Nordoff-Robbins音樂治療

Nordoff-Robbins音樂治療學派是由Paul Nordoff Clive Robbins 兩個人共同創建的。Paul Nordoff是美國的一位作曲家和鋼琴家,Clive Robbins是英國的一位特殊教育專家。他們在一起合作17年,直到1975Nordoff逝世。Robbins之後主要和自己的妻子合作直到1996年妻子逝世。

Nordoff-Robbins音樂治療是一種主動式的治療方法,通過包括即興演奏的創造性過程來達到治療的目的(Bruscia1987)。在此音樂治療中,有一個中心理念: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音樂的自我,被稱作「音樂兒童」(Music child),且具有個人特色的音樂能力。它對音樂產生反應,產生情緒的共鳴,並反映出人格的其它方面。這種能力可以通過這對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治療而被激發出來。這種自我實現的潛力會通過使用即興演奏音樂最有效地喚醒,而這種人類本能的創造力也會有助於情緒、生理和認知方面的困難得到克服。被治療者在與治療師共同創造音樂的過程中充當一個積極的角色,並在各種不同的音樂標準和特殊的樂器上進行音樂創造。

 

音樂引導意象GIM

音樂引導想像(Guided Imagery and Music)簡稱GIM,是由美國音樂治療師Bonny所創立。在GIM中音樂的功能是推動聯想體驗,也就是藉由聆聽音樂來引導聯想。此時治療師對音樂的選擇成為關鍵的因素。治療情景和聯想的體驗是由音樂來建構的,想像體驗的運動方向也是有音樂所引導的。而治療師對被治療者的需要的理解也是通過對音樂的正確選擇表現出來的。為了正確地選擇音樂,治療師還必須對被治療者的內心進行分析,因此治療師的投射和反移情也會進入治療的情景中(Burns & Woolrich,2004)。

 

行為認知音樂治療

20年代,行為心理學由J.B. Watson開始發展,直至50年代由B.F. Skinne 發揚光大,成為當時興起的主流心理學派。行為心理學認為行為的學習與改變,取決於行為出現前的刺激(antecedence)、行為進行時的環境(structure)及行為產生後的後果 (consequence)。而在音樂治療中,Clifford Madsen就是推動行為音樂治療(Behavioral Music Therapy)的代表人物。行為音樂治療著重治療的客觀及可量度的效果,以多元化的音樂活動,並配合行為管理技巧來達成治療的目標。

 

神經學音樂治療NMT

NMT是近年發展迅速的一門音樂治療方向,在國際上也廣受認同。它由美國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Michael Thaut所創立,建基於腦神經學的研究,發展了包括肌能、言語及認知領域的復健技巧,能有效地應用於腦神經受損的人士如老人癡呆症、帕金森氏症、中風等病人。接受了基本訓練的音樂治療師可以獲取Neurologic Music Therapist (NMT)的資格,而接受了進深訓練的音樂治療師便可獲取Neurologic Music Therapy Fellow (NMTF) 的資格。

__

資料來源:

Priestley, M. 1975. Analytical Music Therapy. Phoenixville: Barcelona Pubs.

Bruscia, Kenneth E. 1987. Improvisational Models of Music Therapy. Springfielf,IL; Charles C. Thomas Pubs.

Burns, D. & Woolrich, J. 2004. The Bonny Method of Guided Imagery and Music. Silver Spring MD: 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

http://www.musictherapy2003.com

http://www.musictherapy.com.hk/pang_01_MT.htm 

 


 

課程、任何問題,

歡迎私訊給我,謝謝:)

arrow
arrow

    mtchia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