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15個月大的小孩對聲音很敏感緊張(開門聲或引擎聲即可讓小孩哭著跑來群求庇護),平常是播放輕快的兒歌來掩蓋這些他可能害怕的聲音,可以建議用什麼樣的音樂來幫助小孩舒緩情緒,讓情緒不要有太大的起伏?
輕快的兒歌或平靜的音樂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更建議增加小朋友對於害怕的聲音的「彈性」。父母可以一起把“開門”變成有想像力的遊戲,比方說如果小朋友喜歡吃糖果,那麼開門聲就變成糖果機在製造糖果的聲音,當門打開,開門的聲音結束後,就給小朋友一顆糖果,讓他開始對開門有期待和想像,而忽略開門的聲音。但糖果的作用並不是行為的正增強喔,因為父母並沒有跟小孩說:「你忍耐聽完開門的聲音,我就給你一顆糖果。」
2. 音樂治療是一對一嗎?有沒有幾歲以上才能接受音樂治療?一般診所都要自費,請問大概費用多少呢?
1) 因為聽覺在寶寶還在母體內就開始發展,所以其實出生後的寶寶就能夠開始接受音樂治療,主要看父母是何時開觀察到寶寶有異常,我自己最小的個案是五個月大左右。
2) 因為音樂治療的內容是互動式的,治療師和個案必需先建立關係,所以都是從一對一開始,而通常需要進入音樂治療團體的個案,多是針對「社會互動」的不足做改善,這部分就還需要評估個案的情緒、認知、跟行為發展狀況才能決定。
3) 目前音樂治療皆屬自費。醫院的復健科或心智科半小時收費約600~800不等(6歲以下早期療育兒童可申請社會局補助,目前僅限醫院);診所或個人工作室約一小時1600~2000不等;「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基金會」則有補助中低收入戶家庭中有需求的孩子接受表達性藝術治療(音樂、舞蹈、戲劇、美術)。http://www.helpkids.org.tw/ugC_ServiceExceptional.asp
3. 請問如果目的為舒緩幼兒情緒的話,建議播有人聲歌詞的音樂(如兒歌或音樂劇),還是沒有的(如古典音樂)?因為發現小孩聽有人聲的音樂比較開心,但是情緒起伏好像比較大(更易大喜大悲)。不知道是否我想太多,還是其實沒差?
http://www.youmaker.com/video/svb5-02509c5b9e8f41ad9e983abc35b9c0b5.html (新研究:現場音樂有助早產兒恢復健康),雖然這則報導講的是音樂對早產兒的幫助,但因為重點同樣是放在「舒緩情緒」,所以可以參考內容重點:「現場音樂是最理想的,因為音樂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如果寶寶入睡了,你就可以小聲點唱,而錄製的音樂則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最推薦的還是「媽媽的聲音」。至於針對媽媽您的問題,如果不是對聲音等感官刺激特別敏感的特殊兒,基本上聽人聲或器樂曲的錄製音樂,都是可以的,小孩的情緒反應有可能是單純反映出他對音樂的喜好,其實也可以讓小孩兩種交互著聽,都是沒關係的,放輕鬆!
留言列表